物理与新能源学院面向国家新能源战略重大需求,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新能源领域应用型人才。学院将以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且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55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等省级以上人才32人。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建有中国光伏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单位)、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光伏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实训中心、江苏省柔性储能技术工程中心等平台。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教师承担及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8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获中国专利金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让及推广应用。学院考研平均录取率40%左右,985、211、双一流大学考研录取率60.2%,毕业生就业率96%。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业简介
应用物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基本理论、光电检测基础知识,熟悉光电产品的研发和检测技术,服务于光伏、光电产业的应用技术专门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电磁学、光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物理概论、固体物理学、检测与转化技术、光电子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光伏、光电、智能化测试领域企业、电子企业等,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及管理,产品设计和研发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光电子系统、嵌入式系统、新能源电子装备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模拟电路、电工技术与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固体物理学、光电子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光伏企业、光电企业等,从事各种光电材料、系统电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与控制等新能源领域相关的设计、加工与制造流程,能够从事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新能源发电和其他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和工程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传热学、光伏材料、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光电子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电池、储能技术等新能源领域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工作。
储能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依托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光伏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实训中心、江苏省柔性储能工程中心、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培养为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储能原理、储能材料基础与应用、储能系统与并网技术、储氢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就业方向:国家电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工作。